雜誌
e-FreShMAn
CCCD 藝民誌/佛系創作人的 ... 非常影展與無限扣連

 

佛系創作人的 ... 非常影展與無限扣連

 

文:pumpkin@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攝:VeryBrutus

 

在前工廈沿樓梯拾級而上,

遇見銀合歡樹枝、樟木樹幹建造的巨形相架;

趨前走近,飄楊白幡翻起幀幀相片。

相片見漫天飛雪森林、靜謐城樓、破落磚瓦、葉脈之美

聽著鳥叫、列車前行的聲效,

嗅聞到裝置散品發的果氣、魚香、木味,

在這瞬間,如走進一個又一個的生活故事。

心的節奏隨之起了變化,就這一下子,安然自在起來。

 

 

 

眼前這個在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舉行的

「遇見 III ... 真。樸。簡。美。」

慈善攝影+觸感藝術展,

來自一連串的偶然。

偶然的起點,可以推算到N年前的一個課堂。

 

話說,經濟課老師兼班主任莫昭如教了甚麼,

已不是重點;

在學生Brutus回憶中,

最記得老師在課堂上介紹法國電影。

才看見,就迷上了。

 

 

一節課堂,決定生命藍圖

也不知道是哪來的力氣和決心,只知道熱血和熱度的力度相當強大,才中學畢業,Brutus就排除萬難,前赴法國讀法文,上大學修讀電影;當中沒有懸念。

獨自在異地升學;家裏人,怎沒思念?當中,或多或少會令她有些忐忑。

碰巧,在法國大學還未畢業,她竟然能在男性天下的香港電影行業找到工作;那就放下書包,回港展開電影工作。

 

隨順走進光影世界

在過去香港電影業的輝煌歲月,電影有著各式各樣的精采。Brutus在眾多範疇中,走進三級電影世界的大門。跟隨著師傅們,能學習不同技藝,亦一步步當上副導演,甚至執行導演;感覺美妙。不單世界一下子大了,技巧也成熟起來。

只是,表現再有成績、內心再多狂熱,都敵不過電影業走下坡的大勢。在電影圈工作上八個年頭時,Brutus試過籌備一年多的電影計劃,但未能成事;感到難以為繼了。

看著仍在上學的女兒,不得不作籌謀,另想出路。

又碰巧,Brutus朋友應徵航空業,她隨行報名,並順利通過面試。見當年航空業的薪金豐厚,足以養家,那就沒有猶豫,放下導演之職,轉行去。

真正的戲肉,來了。

 

 

創作熱度,從未冷卻

放下電影工作,不代表放下創作。

在女兒大學畢業,心再無罣礙,正好發展創作;那就是時候拿起最熟識攝錄器材。

Brutus笑說,當時正是由FM-2(經典菲林相機型號)進入數碼相機的年代,操作相機的模式變得稍稍複雜,雖花些時間摸索。但沒多久,她就掌握到竅門,回到喜愛的音樂舞台,拍攝相片。她的個性,可不是專為歌星、紅人服務,反而愛跑到獨立演出場地,為獨立樂隊進行無償拍攝。她說,這裏的音樂人好努力,都是原創作品,值得被知道,值得被認同。

 

創音樂雜誌,讓努力的人被看見

反正獨立音樂人的照片都拍下來,那何不多做一點點,讓其他人知道?於是,Brutus自掏腰包,出版音樂雜誌《 FreShMAn原創音樂雜誌 》,在香港、台灣、澳門的唱片專門店、咖啡店等等免費派發。她說,雜誌的廣告收入相當佛系;沒有刻意追求。見她事事都愛自掏腰包,問她所作為何?她哈哈笑說,人家玩車,就當我是玩雜誌吧。

正因為雜誌不渴求廣告,也不為唱片公司宣傳歌手,焦點只在音樂;這本才一萬多份印量的免費雜誌,特別得到行內人尊重。隨意一翻,就見到朗朗、陳昇、方大同、陳奕匡、獅子合唱團等實力派音樂人都曾接受訪問,甚或當上雜誌封面。

 

 

密密步密密步,邁向前

反正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有實力音樂人,那就不如行多一步,舉行音樂會,讓好聲音被聽得見。又反正做音樂會,早見慣形形式式音樂會的她,不太能接受太過單一形式的表演方法,於是又多走一步,舉行了「古典x爵士x流行」音樂會;把不同的元素結合在一起,既具挑戰性,也相當好玩。

只是,做好音樂雜誌、音樂會的背後,Brutus也看到免費紙本雜誌的前景不理想。三年前,遇上疫情,從事航空業的她不能往返香港進行採訪和拍攝,讓音樂雜誌的製作添上難度,步伐也就放緩下來。這是教人有些洩氣,但換另一個角度思考,這正正給她一個空檔,可以做些不一樣的事情。

 

 

 

蒙老師邀約展現真簡樸美

又再碰巧,少時啟發她愛上電影的班主任邀約,為近二十年來推動藝術治療的「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籌募經費時,她腦裏就驀起四個字——真、簡、樸、美,想把疫情期間,她駕著車在公路上前進拍下的種種風光,舉行慈善攝影展。

過去曾跟無國界醫生、奧比斯合作,進行過兩次不扣除製作成本的慈善攝影作品義賣;作為第三次慈善義賣,她想多走一步,除了想讓人看見,也希望讓看不清的視障人士,感受相片的溫度。於是,在園藝愛好者教路下,她找到廢置的樟木和蔓生的銀合歡,並親手斬下,做成巨形相架,裝裱相片。配合相片所述說故事,輔以相關的聲音效果、新鮮作物等裝置,讓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參加者,透過觸感和味道,感覺相片內的風景,感受當中的故事。既然活動是歡迎視障人士參加,也想讓公眾知道弱勢也可以好有作為,她於是繼續自掏腰包,邀請台灣視障音樂家鄭竹君來港,在慈善攝影展開幕禮晚上演出。一如所料,那裊裊琴音,既讓人驚嘆,又陶醉。

 

 

遇上機遇,努力做好

問她為何才一個假期,就舉行一個這麼多元素的慈善攝影展?會不會太奔波?她對此感到意外,反過來說,見過不少名人富豪,他們都有自己的空間做想做的事。只要肯安排,就可以做到。她認為,自己是一個佛系的人,是佛系媽媽、佛系電影人、佛系音樂人、佛系攝影人、佛系xx;有機遇做的,就會努力去做,讓值得的事,教世界知道,為人帶來契機。

 

傳承、移動和連結

這也許正是她過去義賣攝影作品為慈善組織籌款之餘,還自掏腰包買機票,還花上六位數字款額拍攝微電影;她說,希望讓同團參加的學生和年輕人得到啟發,知道生活有很多的可能性;或許,在未來合適的機遇下,能開展不一樣的人生。這是一份傳承。

 

 

 

 

 

也許,這亦是一份謝意,感激當年經濟課堂上跟電影的邂逅,為往後人生帶來的美善。這一份美善,可沒有隨《遇見 III》攝影展完結而落幕;在拆除展品當天,原先的裝置並不是丟到丟圾房,反而是由Brutus跟數名盟友合力包妥,移運到附近的咖啡室,接力展出,繼續為「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籌募經費,亦把社區慢慢扣連起來。

 

 

緣起,不滅

記得在展出期間,遇上參觀者駐足欣賞靜思,有攝影老師帶著學員在場內取景拍攝。更有趣是,創意藝術中心其他工作室有創作人看在眼內,主動問「這個攝影師都好有趣,她的相片都是潺菜」、「我最喜歡這張黃昏下的網,感覺是天大地大」。

 

每個相遇,每個偶然,都有其價值或意義,都有潛力帶來改變。

這一切的緣起,從來都不容小覷

 

 

 

陳浩晞攝影作品展

2023年 遇見 III ... 真。樸。簡。美。

2021年 遇見II ... 遇見童夢

2018年 聽。見 音樂記錄片慈善發佈會

2017年 遇見I ... 遇見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