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君的音樂天空
文:本刊編輯
圖:VeryBrutus
『人生會遇到挫折在所難免,
把挫折當作是磨練和讓自己升級的機會,
並活在當下去享受這個過程,
相信會有不一樣的獲得。』
一段節錄竹君在臉書的文字,年紀輕輕就有這樣的體會,是經歷讓他成長,一位不折不撓、充滿正能量的女生 —— 台灣豎琴音樂家“鄭竹君”。
出生患了視網膜疾病,小時候曾經有「顏色」出現過在他的世界;但現在她只剩一隻眼睛感受到微弱的光。總是如此,不論是舞臺上或生活上的她,總是笑臉迎人、正能量滿滿。
記得第一次跟竹君見面,在台北一家咖啡廳,雖然鄭媽媽和妹妹(郁靜)陪伴一起,但竹君生活上的事情都能夠獨立處理 —— 她一邊泡著茶,一邊聊起音樂。
「七歲開始學習鋼琴,因為不能看譜,老師就把樂章彈奏一次,我只可以用腦記着,用手彈出音符 ... 因為看不見,只有用記憶把整個樂章記起來。」就好像童話的『小美人魚』故事,上天拿走了他的眼睛,但給他一個特別敏銳的聽覺和觸覺,還有一把特別有感染力的歌聲 —— 竹君現在跟從小認識的視障朋友組成了Eyemusic樂團,會參与歌劇、音樂、戲劇、a cappella 演出,她既是主唱,又是劇團演員,又是伴奏,完全是多才多藝。
說到多才多藝,竹君在國中畢業前,已經學了多種樂器:鋼琴、小喇叭、長笛 ... 當她遇上豎琴,竹君就立馬愛上,認定為她終身的「音樂夥伴」。
當然,竹君在學習豎琴道路上,也吃了不少苦頭。跟鋼琴和其它樂器很不一樣,豎琴的數十條弦線都長一樣,要掌握位置精準、正確按壓方法、輕重的拿捏十分困難,除了苦練 .... 還是苦練吧!但憑著她比常人敏銳的聽覺和觸覺,加上天賦的音樂感,讓他脫穎而出,熬出頭來。
就是她的一切「天賦」,讓她的音樂更富生命力,更能夠感染別人。
現在豎琴就是竹君的專業、她的事業,憑她的天賦和努力受到認可,參加本地或國際賽事,還受邀去到很多城市演講和分享會,分享她的音樂、她的人生。
3月31號竹君參與了本雜誌在香港主辦的《遇見 III ... 真。樸。簡。美》慈善攝影+觸感藝術展開幕禮,充當表演嘉賓。這次是竹君義務演出,當她知道這一次開幕禮是為了視像人仕籌款活動,她一口就答應了,可感受到她的善、她的美。
這次活動還有個小插曲:演出當天,祝君專程由臺北飛來香港安排,本來是由妹妹郁靜陪伴及充當她的造型師,但因為一些簽證問題,妹妹來不了,竹君人生首次獨自出國,完成整個行程和演出。雖然是首次自己出國,但整個過程都看到竹君的獨立和成熟處事;面對我們香港第一次見面的義工,都永遠是帶著笑容,親切健談,用她的行動融化了整個團體。
開幕禮當晚,竹君給我們演奏了三首風格不一樣的樂章。將整個開幕禮的氣氛,由活潑跳脫的 D. Scarlatti—Sonata in A K209 開場,再以 L. Hasselmans—la Source 和
E. Parish Alvars—Serenade for harp 帶大家進入平靜安寧的空間;三首樂章跟當晚大會師主題「大自然的美」無縫連接,更讓現場觀眾近距離感受到豎琴獨有音色,感受到竹君給我們不一樣的音樂天空。
失去視覺,對很多視障人士來說都是痛苦的體驗,世界就只有黑暗,人生在沒有光明。但對竹君來說剛剛相反——「失去了讓她得到更多」,用聽覺、觸覺、味覺來感受這個世界,她用音樂跟世界溝通,她的音樂有一種專屬她自己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用生命來影響生命。
如果想重溫竹君在這次開幕禮的三首樂章,可以到這個連結:
https://m.youtube.com/watch?v=Fc66BNwmMPs&feature=youtu.be
1.D. Scarlatti—Sonata in A K209
2. L. Hasselmans—la Source
3. E. Parish Alvars—Serenade for harp Op.83
特別鳴謝:
HARP CHAMBER 樂器贊助及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