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e-FreShMAn
IMG_20231226_224431182
issue
38
DEC 2023
FreShCOVER / 華晨宇現場演出的藝術含量
  華晨宇現場演出的藝術含量   文:本刊編輯   謝霆鋒曾在某選秀節目說過: 「歌手有很多種,    有一些我會買CD買光盤回家聽,    你(華晨宇)我是會買票到現場看 ... ... 」   果然,華晨宇出道十年,用他的音樂、他的實力、他每一場現場表演,鐵證了謝霆鋒這一段話。   2023,華晨宇出道十週年,由4月開展他首次全國巡演 —— 杭州、成都、武漢、長沙、北京、上海、南京、廣州 —— 8個城市19場演唱會;不論是編曲、舞臺設計、場地內外場安排、服裝 ... 每部分都別出心裁,令到場的每位歌迷盡興而歸,用他的舞臺去回饋每一位樂迷。正如他在巡演最後一場染了一個粉紅色的髮型,稱這個顏色叫「寵愛粉」,令樂迷驚喜之餘,感受到他的用心。     華晨宇的音樂並不容易消化,充滿很多不同元素;編曲從不用慣有的框架,用獨特的處理方式 deliver 出來。從剛出道第一張專輯裏面,帶少許古典的《卡西莫多的禮物》,2015年《癌》或2020年新世界NEW WORLD專輯裏面的《七重人格》《神樹》... 等等,不順著潮流走。演繹方面,除了天賦的好嗓子,他運用情感透過音樂推進,來感染聽眾。像這一類歌手,他的現場唱LIVE更能帶動聽眾。   可以說,華晨宇的音樂在現場演繹,更可感受到他的故事、情感;而在場聽眾通過自己各人不一樣的自身經歷,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每樣藝術品,不論是電影或音樂,    都擁有他自己生命,通過觀眾(聽眾)吸收,出來不一樣意義。」                              ~許鞍華導演     剛在12月初結束的火星演唱會 —— 說是「火星演唱會」,倒不如說是「火星音樂嘉年華派對」更加貼切;先一起來 recap 一下這八個城市演唱會的安排,真是不簡單 ——    總括來說,演唱會的最大特色,那必定是“歡迎回家”了!從華晨宇出道第一年開演唱會,「歡迎回家」這開場白已成為慣例,無論歌手或歌迷都將演唱會當成回火星的家,每年在此相遇和重聚。   2023是華晨宇出道十週年,回家的概念做得更極緻。巡演的每一場,「歡迎回家」除了頻繁出現在各宣傳和場地上,連進場時檢票人員也會跟每一位觀眾說“歡迎回家”,很窩心,也感受到華晨宇對歌迷的用心。     同樣在演唱會快開始前,全場火星人也都齊聲呼喊“華晨宇,回家啦!” 而當華晨宇嗨唱完第一部分的歌曲後,他會一如以往的說“歡迎回家!” 然後就是全場歡呼喝彩,這滿滿的儀式感,無論是否火星人,也會被這個火星家的氛圍感動著!    今年的演唱會是巡演,上半年在露天場地舉行,有四個城市: - 杭州,4月7日至9日三天,白馬湖公園 - 成都,4月30日至5月2日三天,成都露天音樂公園 - 武漢,5月27日及28日兩天,園博園 - 長沙,6月22日至24日三天,馬欄山鴨嘴公園     這是在露天打造的極具創意的“火星樂園”,除了演唱會,還有吃的、喝的、玩的和藝術展覽等等,全都是獨家設計的火星產物,目不暇給。演出方面,下午部分類似音樂節,主打較為輕鬆明快的歌曲,也有翻唱改编和不插電。期間華晨宇會跟歌迷慶祝生日、打麻雀、打遊戲,真的就是一個「回家玩」的感覺!而晚上就是火力全開令人熱血沸騰的演唱會 —— 由於是露天站著看的演唱會,樂迷都能自由走動,跟著華晨宇的音樂隨意蹦躂,相當HYPER!   舞台方面,每場都是平地起高樓,不惜功本。舞美設計由奧運會舞美團隊操刀,3D立體鏡面舞台配上巨大星環,極具科技感和夢幻感。同樣地,音響配置也是強勁無匹的震撼,在現場真的感受到有如身在一座如幻似真的火星城市,經歷著一份超凡入勝的火星文明。      下半年則回歸到體育場,分別到過: - 北京鳥巢,9月9至10日兩天 - 上海虹口足球場,9月27至29日三天 - 南京奧運中心體育場,10月21日一天 - 廣州大學城體育場,12月2至3日兩天    體育場演唱會特色是採用四面台的設計,由同一個奧運舞美團隊精心打造,創新採用風動片造成碩大的舞台屏幕, 的確蔚為奇觀。此外,還有比其它大型演唱會多幾倍的燈光以及音響的頂尖配置,無論是上半年或下半年的舞台均造價不菲,是全中國有史以來的演唱會最高的成本。不單如此,華晨宇的服装造型場場不同,變化萬千,都非常華麗好看,真的全方位為觀眾帶來無與倫比的極視聽享受。      單從演唱會的整體配置巳看出華晨宇對音樂和演出的超高要求,或者準確地說,他要呈獻最完美的演唱會予他的歌迷。更甚者,火星演唱會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華晨宇是盡心盡意地愛䕶歌迷,可以說華晨宇和歌迷之間的感情是雙向奔赴的。   好像在廣州場,華晨宇染了海之藍髮色登場,還加上另一首新歌“普通到不普通的人生”,作為給歌迷的驚喜。但另一方面,歌迷則事前秘密自行制作了手工花,在華晨宇演唱“向陽而生”時揮舞起來,全場頓時變成一片搖曳多姿的「花海」,場面溫暖又偉大,把華晨宇感到晚上睡不著,他連夜染了粉紅新髮色,第二場再給歌迷反驚喜。他稱呼這髮色為「寵愛粉」,以回報歌给他的花海驚喜。     華式音樂、創意、思維從他這今年巡演表現無遺,但小編更想說的是他與粉絲的互動和聯繫,更令人感動。   「有怎樣的偶像,          就有怎樣的粉絲~」     後記: 小編很想分享一下他今年演譯《七重人格》這作品 —— 其實他每一次的演繹,都會有新的面貌和啟示。先不論其主題及歌詞,《七重人格》運用不同編曲、演繹、音色、發聲表現不同人格,在舞臺上的呈現,更像看了一場電影,音色的轉變、編曲層次感、起承轉合、情緒的起伏,運用得都很細膩。中尾部分 GUITAR SOLO 的安靜,後尾部分“華式長音”的瘋狂,完全充滿驚喜的演出。   一個音樂人能夠把情感寫進作品,又能令聆聽者深深感動,實在不易。對很多人來說華晨宇的作品不太熟悉,因為它不是以流行曲的方式去創作、去呈現。本刊之前亦評論過他的音樂:非主流、是超前的,沒有商業上的計算。但不論是音樂、電影、文字也好,只要創作者灌入真實的情感,而且把他很徹底地演繹出來,就能觸動到別人。   可能這又是另一個命題 —— 流行與不流行。我相信一個音樂人永遠忠於自己的感覺來走,不隨波逐流,不跟著潮流走,是我們更加需要珍惜的藝術家。  

詳情 Details

SHOWTIME / 《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香港站
  《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香港站   文/圖:環球音樂   睽違5年,張學友第10次個人演唱會《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香港站於12月10日在紅磡香港體育館隆重啟航。以創新做法糅合管弦樂、流行樂和現代芭蕾舞於一身的演唱會,加上由音樂總監吳慶隆帶領 53人樂隊上演精彩絕倫的一夜,學友承諾唱到70歲仍繼續唱!     來到香港站首場,是《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第67場,舞台以三面呈現。開場以巨型LED螢幕投放出立體的海浪影像,學友在LED螢幕得若隱若現的出現,一邊唱着《留住這時光》,為演唱會揭開序幕。其後,一班舞者伴隨身穿全黑皮衣造型的學友,氣勢登場演繹出《Ooh La La 》,在升降台上跳舞,歌曲最尾配以銀色紙條散落觀眾席,帶動全場氣氛。緊接學友踏上古董車頂唱出《馬路英雄》,加上20位舞者傾力演出,型格賣力演出掀起氣氛高潮。     換上一襲藍色絲絨高貴西裝的學友,一連唱出多首震懾人心的慢歌《我應該》、《等你等到我心痛》、《深海》、《三天兩夜》,其中學友在演唱《我應該》中有加插吹口哨部分。而《等你等到我心痛》中,播放了學友與舒淇拍攝的劇情片段,結尾還有金燕玲的出現,這個動人的影像為歌曲演出豐富了視覺部份。     學友透露自己由1984年開始入行,1987年開第一個演唱會,到今次已是第10個演唱會,所以這次想帶一些特別的創作和音樂給大家欣賞,因此有了這個集合管弦樂、流行樂和現代芭蕾舞於一身的演唱會,並由音樂總監吳慶隆帶領 53人樂隊帶給大家難忘的一夜。其後,學友表示近年都有推出新歌,包括《日出時讓街燈安睡》和《又十年》,更在螢幕上呈現出學友逐漸變老的樣子。     及後,當學友唱出《愛是永恆》時,台上呈現壯觀亮麗煙火,觀眾目不暇給。學友換上純白西裝再次出場,為大家送上《過敏世界》。最後在安歌部分,學友唱出《李香蘭》、《她來聽我的演唱會》,每次前奏旋律一響起,大家都在歡呼。學友坦言:「其實我好驚,我驚我遞mic出嚟冇人唱,唔知係咪因為今次三面台大家坐得好近,你哋今日唱得特別大聲。我係1985年出第一隻唱片,到1990年大家聽到《每天愛你多一些》先更加認識我。」然後,全場大合唱《每天愛你多一些》,學友既開心又感動,最後以一曲《吻別》為《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香港站畫上圓滿的句號。  

詳情 Details

SHOWTIME / 《南方戀曲:五條人香港專場演出2024》
  昨晚(1.13)香港樂迷終於等到“五條人”樂隊來香港,親身感受 五條人 超有個性的舞臺魅力。   沒有令大家失望 —— 茂涛 穿上人字拖,仁科 的手風琴,台下粉絲係手執紅色背心袋,各樣五條人icon,立刻將演唱會氣氛推上。     張夢 的一段「笙 」solo 展開整個演唱會的序幕 —— 《塑料花》演唱會版的編曲,來得更加豐富。《道山靚仔》前奏一起,歌迷都進入瘋狂了。不可不說小編已是第二次現場睇/聽他們的經典作品《道山靚仔》,手風琴是震撼的,馬上帶你進入復刻年代感,LIVE就是不一樣~     《一半真情流露,一半靠表演》《阿珍愛上了阿強》《夢幻麗莎髮廊》《越南》....... 一首首五條人的洗腦名曲,茂涛style的演譯,仁科各種的樂器演奏,張夢的笙和長號獨特聲音,還加插了很多香港元素,完全是一個又獨特又夢幻的音樂會combination。     熟悉FreShMAn雜誌的人也知道,我們最愛現場感很厲害的樂隊 —— 好像「茄子蛋」「草果沒有派對」和「五條人」等等。不論創作上和音樂性都很獨特,不走尋常路,不隨波逐流,也能把自己家鄉文化融入,後個音符表達出來,是我們現代更加需要的音樂精神。  

詳情 Details

SHOWTIME / 林宥嘉2023世界巡迴演唱會
  林宥嘉「idol 2023 世界巡迴演唱會」   文/圖:華研國際   時隔五年林宥嘉一連三天重返台北小巨蛋舉辦「idol 2023 世界巡迴演唱會」,前兩日演出他連續嗨唱3小時不喊累,到了最後一天依然電力滿載,收放自如時而深情時而瘋狂的演出,令全場歌迷跟著他的音樂陶醉其中。   以全新眼光演繹的idol演唱會,林宥嘉唱了4首收錄在第六張專輯當中的歌曲〈懲罰〉〈我不是神,我只是平凡卻直拗愛著你的人〉〈白〉和〈垃圾寶貝〉,更首唱從未演出過的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主題曲〈別讓我走遠〉,大屏幕上出現劇中劇中演員賈靜雯、謝瓊煖、曾沛慈、陳妤、王可元、林宥綸的畫面,6位演員帶出劇中角色對應關係,與林宥嘉的聲音完美契合,感動全場。     在演出的最後一天,新生代唱作實力女聲陳華,在VIP席驚喜與林宥嘉合唱〈想和你看五月的晚霞〉,許久沒有演唱別人作品的林宥嘉,非常欣賞陳華的音樂才華,直誇:「邀請她有種一箭好幾雕的感覺。」    一連三天在小巨蛋開唱的林宥嘉,在第二段演出中一身鐵灰金蔥立領上衣搭配人魚型不規則剪裁落地寬褲,充滿氛圍感的設計,再次讓人驚豔這次的全新造型。   演唱會後半場,林宥嘉在這個環節帶來多首經典歌曲,〈眼色〉〈白晝之夜〉〈巨人的肩膀〉等歌曲。     隨後林宥嘉帶來從未在公開場合演唱,為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主題曲〈別讓我走遠〉,LED彩幕中出現劇中6位演員賈靜雯、謝瓊煖、曾沛慈、陳妤、王可元、林宥綸的畫面,透過極富張力的情緒表現,戲劇中每個角色之間的對應關係,帶領大家重溫劇中的深刻情感,影像也從黑白到彩色,與林宥嘉的聲音完美呼應,帶出溫暖希望訊息。   演唱會尾聲進入安可環節,林宥嘉突然點名坐在VIP席的新生代實力女聲陳華,與她驚喜合唱〈想和你看五月的晚霞〉,兩人的合作源於在新專輯中林宥嘉與好友嚴爵有一首新歌的合作,因而認識陳華這位創作才女,促成這次的合作。   最後,連續三天在最熟悉的小巨蛋舞台,用音樂陪伴大家的林宥嘉,以經典代表作〈少女〉為演唱會畫下完美句點。  

詳情 Details

FM EXPLORER / 南方戀曲:五條人
  南方戀曲:五條人   文:本刊編輯     『道山靚仔 咿喲        你為甚麼穿著你那破拖鞋    道山靚仔 咿喲        你為甚麼不去剪頭髮    道山靚仔 喲嗨呀        你還是騎著你那輛破單車 ... 』   這首《道山靚仔》小編2020年在某音樂節上第一次聽現場,當前奏響起 —— 手風琴加上那股復刻味,已經非常吸引;加上仁科(主音/手風琴/結他)“不按常理出牌”的演繹,茂濤(主音/結他)充滿穿透力的嚎叫,整首歌頭一分鐘已經令你十分上頭;令你忘不了「五條人」這個樂隊名稱。     很多人都會覺得他們外型、台風是搞怪,但他們的音樂並不簡單,將民謠、搖滾,帶點復刻、村土,將生活唱出來;簡單直接的歌詞,沒有商業框架的編曲,更能寫進聽眾的心。     『阿珍愛上了阿強      在一個有星星的夜晚     飛機從頭頂飛過       流星也劃破那夜空     雖然說人生並沒有什麼意義       但是愛情確實讓生活更加美麗』   又是一首聽前奏已經令人愛上的作品《阿珍愛上了阿強》,簡單的六句歌詞,後段的結他,「五條人」就是告訴你:音樂就這麼純粹,人生就那麼簡單。   1月13日「五條人」終於來到香港,將於麥花臣場館舉行《南方戀曲:五條人香港專場演出2024》!期待這兩位來自廣東海豐的音樂人,如何把專屬他們“中國式搖滾”帶到香港。     還在美國忙著演唱會的仁科和茂濤,在百忙中接受我們 FreShMAn 雜誌的專訪,分享了這次在香港演出的想法:「這次音樂會名稱以我們一首作品命名,叫南方戀曲。原因就是單純很喜歡香港的音樂,包括音樂性、編曲,都有著很獨特的味道,有別於其他華語音樂。我們都聽著香港流行曲長大,也想藉著這次音樂會,向香港流行音樂工作者致敬。」   「這次香港專場歌單我們還在編寫計劃中,當然想安插很多可以跟香港觀眾互動的,但不知道彩排時間行不行,但最主要就是搞得好玩。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來香港演出,這次最主要大家都能盡興。」     他倆就像《道上靚仔》歌詞中穿著拖鞋,永遠掛著一副「老勢勢 老勢勢」(意思是很拽)吊兒郎當模樣,但他們的音樂並不馬虎;不論是編曲、演繹、甚至造型,像是隨意,但都是充滿故事性;相信他們在香港的現場演出,必定滙入很多香港元素,讓大家視覺聽覺都能走入他們的領域。   『就像夢一樣         我們漫步在空氣的海洋         今夜天空又下起了雨         我在KTV裡         為你唱一支南方戀曲 ... 』   期待1月13號在香港奏起這一首南方戀曲~     《南方戀曲:五條人香港專場演出2024》 A Love Song of the South by Wutiaoren   日期:2024年1月13日 時間:20:00 地點:麥花臣場館(香港旺角奶路臣街38號) 票價:HK$580 / HK$480  門票將於2023年12月14日早上10時 Ticketflap 開售 主辦機構:搶耳音樂 | 文藝復興基金會

詳情 Details

FM EXPLORER / 馮允謙 JAY 見證今年多個第一次
  馮允謙 JAY 見證今年多個第一次   文/圖:寰亞音樂   期待一年,「唱作王子」馮允謙(Jay)全新唱片《IN GOOD TIME》12月中面世,今年Jay推出五首派台作品,每一首歌都成功登上不同流行榜冠軍位置,其中冧爆情歌《收到收到》更獲「大滿貫」,成為五台冠軍歌,大受歡迎。新碟除了收錄這五首主打歌,還有兩首從未曝光的新歌,讓購買唱片的歌迷驚喜。   Jay的新碟有好歌亦有靚相,今次他再度邀請Kenji Wong擔任設計總監,加上合作無間的攝影師Tsz,以「時間」為新碟的設計概念,拍攝封面及相集。     今年,Jay在工作上經歷多個「第一次」,他說:「今年我嘅人生發生咗好多事,人生好得意,所有嘢都係『Happen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有啲嘢唔可以刻意,有時真係啱嘅時間就會發生,例如喺紅館開個人演唱會、第一次返加拿大表演、做人哋嘅導師,係囉JayFung做導師,Crazy!真係好多嘢發生,淨係揀一項對我最深刻?真係揀唔到,紅館係一個好大嘅目標,等咗十一年喎,但其他事都好重要,帶畀我好多回憶。我真係好想講,全部都係好時辰Good Timing,所以造呢隻碟,好期待,等咗十一年終於做到好多嘢,好難得,好想同大家分享。」新碟於聖誕節期間推出,Jay特別興奮,他說:「聖誕節係我全年最喜愛嘅節日,會同家人一齊,同埋充滿工作,而我最鍾意工作可以見到好多Fans,聖誕特別多表演就會見到大家。呢個時候出碟亦係最開心,因為係一年嘅總結可以同大家分享,係一份聖誕禮物。」     另外,Jay推出新碟《IN GOOD TIME》後在戲曲中心茶館舉行「KK搶先廳」新碟分享會, 反應熱烈,門票火速售罄。音樂會上,Jay邀請新碟創作團隊T-Ma馬敬恆、陳考威和周錫漢,上台分享創作經過。   Jay在分享會上演唱碟內全部歌曲,包括從未曝光的《在最好的時間做最好的你》和《給你幸福 所以幸福》英文版《You are my everything》,除了與創作團隊分享點滴,「寵粉Jay」完場後更逐一跟歌迷合照。     Jay Fung 馮允謙《IN GOOD TIME》新碟歌單   《入場人土注意》 《尋找隱世巨聲》 《收到收到》 《給你幸福 所以幸福》 《在最好的時間做最好的你》 《You are my everything》(《給你幸福 所以幸福》英文版)

詳情 Details

CCCD 藝民誌 /《明日陽光燦爛 It won’t be long now》英台巡演的鍊成
  《明日陽光燦爛 It won’t be long now》 英台巡演的鍊成   文:pumpkin@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圖:Cheung Chi Wai@Moon 9 image、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明日陽光燦爛It won’t be long now》改編自香港日佔時期3年8個月的真實故事, 演繹深水埗戰俘營內、營外的世界。 作品由1中、1英2台獨腳戲組成,早於2018年在香港公映, 相隔5年,劇作在英、台雙城再現,  為觀眾帶來的撼動,是如斯發生……     「社區文化發展中心」是個有趣的地方;成立20年,做了許許多多工作,但全員總動員,就只有幾丁職員、幾個大義工。機構雖小,理想卻大;即使手上只有些微資源,都想有多所作為。由《明日陽光燦爛It won’t be long now》收到資助參與2023愛丁堡藝穗節、臺北藝穗節的安排,可見一二。   // 出發前——Day 0 有限資源作無窮預備 //   距離2023年愛丁堡、臺北藝穗節舉行的數個月時間,香港藝術發展局傳來撥款資助通知! 興奮沒維持多久;中心第一時間,聯絡台前、幕後人員,組合巡演陣容。第二時間,伏在電腦前,找撥款可以負擔得來的旅遊旺季機票、住宿。 鎖細的事務,還包括在限時內製作不同版本的宣傳單張、海報,供兩地印刷公司印刷;聯絡身在英、台、港的友好幫忙宣傳,期望有助在「競爭激烈」的藝穗節突圍而出,受觀眾注視;在貨倉找出疫情前演出的戲服物資,聯絡身在外地的顆伴張羅麻將、傘等道期,以減輕行李負擔……為16天的11場演出、2場工作坊,作可以作的預備。     // 住宿——不住酒店 住基地 //   8月某個星期日的晚上,香港幕後團隊一行3人,拖着大喼細袋,輾輾轉轉由香港經倫敦前往愛丁堡。在交通上,約略用了一天的時間,來到鄰近演出場地的airbnb。為甚麼不入住酒店,住airbnb?與其說airbnb是暫宿的地方,我稱它做基地,是一個方便大家討論、創作至天昏地暗的工作室。   // 抵步——修改創作 至最後一刻 //   踏入4房1廳的基地,較早抵步的夥伴,已在忙着修改創作。 之所以修改,是《明日陽光燦爛》、《It won’t be long now》分別來自《深水埗演義》的六和七,前者是中文版、後者是英語版,早在2018年在香港公演,全長約80分鐘。可是,以「自由不設限」聞名的愛丁堡藝穗節,演出的時限為50分鐘!究竟如何可以符合演要求?是大刀闊斧栽走段落?或是保留全作但儘量濃縮細節劇情?2位演出者都有不同想法;而不論修改上有任何安排,都需要在中、英字幕,音樂、燈光安排上配合,考功夫。   台灣演出的辛勞,也不遑多讓。 想當然地以為,臺北藝穗節不設時限,那就可以稍稍輕鬆,以原作足本演出。誰不知,當我們為了節省機票開支,一行多人花了近一天的時間,早上由英國經香港再飛台灣,在晚上11時抵達朋友幫忙平價租住的3房1大廳住宅時,大家各自打開電腦,邊吃著在途上便利店買來的飯團、關東煮和零食,邊討論、邊修改創作,以及製作道具。     // 宣傳——香港藝團 互相支持 //   作品的質素是重要,入場觀眾人數也需上心。 愛丁堡藝穗節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三千多個節目同期演出,要吸引觀眾購票入場,本已夠挑戰性!特別是,這個演出為了切合戰爭的主題和有充足空間進行演後討論,選擇在稍稍偏遠的的軍人劇場Army@ The Fringe演出;如何吸引觀眾乘車前來觀看,就更見難度。大家都沒有必勝方法,只能在下午演出前,爭取時間,吃過早餐就來到劇場附近一帶的食店、書店、理髮店,探問可否張貼海報、擺放單張。   當然,不會放過演場雲集的演區大街,這裏每個場地每天上演8至10個作品;途人都可能是藝術節目發燒友。於是,我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出者走在一起,向遊人派發單張、講解戲碼。我們比較含蓄,試過將寫上作品名稱的彩帶掛上身吸引注視,見其他演出者有穿着戲服巡行、在街頭演出選段;場面精彩。街頭之外,香港藝團之間的團結都起着作用,往往在演出完結時,向場內觀眾推介其他值得一看的香港作品;這對票房上都有所幫助。   臺北那邊,是另一番光景。 因為演出場地座位較少,多香港、臺灣文化藝術中人專誠捧場,門票早已售罄,全無票房壓力。相反,我們需要千方百計調動門票,讓交流活動上結識的朋友、傳媒朋友有機會進場。對向隅的朋友,也只能建議他跟我們一樣,在劇場門簾外「聽」演出,稍稍了解作品。     // 舞台——沒有幕後 那有台前 //   每一個場地,不論範圍大少、基本設備都總有不同,基本如顯示字幕的方法,都可以差天共地;幕後製作團隊走入劇場,就得在限時內決定場地佈置、道具,考預備功夫、經驗、能力。愛丁堡演出場地約60個座位;不得不謝謝場地那來自不同地方的職員(也許是軍人、大學生)幫忙,在職員跟劇作幕後人員、演出者的努力下,演出順利展開。   臺北藝穗節演出場地是舊峸劇場(接着書店和酒吧),面積約是愛丁堡的1/3,約可擺放20多個座位。它的闊度約10呎,舞台與觀眾的距離約數呎,觀眾席旁有樓梯連接閣樓的控制台;不論投射字幕和布置背景,甚感主角的演出,都要從新設計。幸好,當香港、英國團隊在愛丁堡演出時,臺北團隊已做了技術綵排;所以大隊在演出前只有一小時做準備,包括安裝觀眾席座位、燈光、音響、布景搭建……分秒必爭,總算任務完成。   為了加強文化交流,第3個演出場地是臺北「小劇場學校」免費演出。已有相當黙契的幕後團隊,才走進學校白色的練習室,就豪不猶豫,掛上多片大黑布,做出黑盒效果,流暢地完成設計,效果相當不錯。     // 登場——營外世界 呼應不平常的日常 //   愛丁堡時間為下午2時30分,公演。 首先登場的,是日治時代深水埗戰俘營的「營外版」——《明日陽光燦爛》(中文版)。 編、導、演的Indy(李俊亮)來自深水埗,不肯定他對成長的地方有多少認識;但見他平均數分鐘轉換一個角色,透過衣服的改變、豐富的肢體語言、經過深思熟慮揀選的道具、精鍊兼意有所指的對白,時而是幫富人逃難的苦力、時而是為養兒冒險在街頭擺賣的女小販,當然,還有把藥物偷運人軍營的日本醫生渡邊先生;流暢地帶出動盪下,戰俘營外平民百性的種種不平常生活日常。   // 營內世界 樂觀有力量 // 緊接登場的《It won’t be long now》(英語版)是深水埗戰俘營的「營內版」,改編自同名小說,卻不盡是愁憂,當中的玩味讓人超乎想像。編、導、演的Bill Aitchison來自海軍家庭,對軍人世界有所知道。他分別飾演不同國家軍人成為戰俘的遭遇——因為不懂用日語報上獄中編號而被日軍毆打、化作風情萬種的女伶娛樂大眾、如何在擠作一團的營內找出一絲空間……種種苦中作樂,演來自然流麗;終章的獨白,更是對世界充滿希望。依稀記得,Bill曾說過,有研究指出,在苦難中抱持樂觀的人,能生存下來的機會較大。也許,這也是他所作出的寄語吧。     // 交流——50分鐘的演出 跨時代的感動 //   愛丁堡藝穗節的演出時間雖然只有50分鐘,但在軍人劇場作演後座談,卻有充份時間,讓觀眾暢所欲言。   中國、英國、蘇格蘭混血兒表示,能夠在英國看到廣東話作品、英國和蘇格蘭軍旅的事,是美麗的經驗。婆婆是香港人、爺爺是蘇格蘭軍人,他們在日治期間於香港相遇;婆婆家人的財富亦是在日佔期間失去;在英國看到這個作品上演,是重要的。   有美國廣播機構記者表示,她在5天假期中,看了30部藝穗節作品;這部是最出色。能用同一種道具代表不同事物,帶出故事和人物性格;smart。   香港退休夫婦過因曾在深水埗居住、移居蘇格蘭2年有些思鄉,特意前來觀看;他們驚覺原來深水埗有戰俘營的史實,好想稍後回香港時,多作了解。   有在英國律師樓工作的香港大學生本身是劇場發燒友,她表示,用麻雀、櫈表達戰爭激烈打鬪過程,creative;set design跟作品好連貫;作品完成度好高,睇得好開心。此外,劇作家用好多心機設計對白,三言兩語間已表達心態、交待背景和感受;很慶幸自己精通三文兩語,可以明白當中含意。   前北京公務員認為,作品好精鍊,演員演出很捧I,語言好有突破力。作品讓她感受戰爭帶來的瘡傷好大,人類不應該有戰爭;要保持樂觀精神,才能活下來。   劇場導演先後在列斯文化年、愛丁堡藝穗節欣賞演出,他表示,we have to find ways to bring peace in the world, and this is the sort of thing is helping that process, so thank you very much, it's a beautiful beautiful thing to see.   曾在深水埗居位的年輕人表示,炸彈炸落那段最震動,令他聯想到3年8個月巿民被困香港的情況,也聯想到香港人身份,以及所面對世界的變幻莫測。   移英香港少女表示,最感動她的一幕是日本牧師因為偷運藥物入戰俘營被驅逐到街頭,在他的子女被原子彈炸死時,說出「點解同我最親嘅係敵人,對我最殘忍嘅係同胞?」   香港劇場中人表示,香港紀碌片《尚未完場》中,有幾秒提及香港娛樂大亨的太太為劇中的日本牧師渡邊先生提供藥物、物資,入軍營救濟英軍。因為本身曾做有關深水埗的資料搜集,看到渡邊先生的章節,覺得整件事好立體;但估計其他觀眾會錯過這件事跟香港的聯繫。所以,《深水埗演義》這個計劃是重要的。此外,《明》這部作品與人性有關,是跨時代;值得我們反思一下。   // 沒有門票 仍到場支持 //   臺北藝穗節那邊,因為場地所限,未能即場進行演後座談。有台灣傳媒人離場時表示,1941年,香港有戰俘營,台灣的新北巿也有戰俘營,也有好多故事流傳下來。在看戲時就會想,台灣政府、民眾到底經歷了甚麼過程呢……台灣在這方面的藝術、文學延伸表現比較少,這部戲令我想到台灣可能有類似的戰爭經驗,但具體的經歷是不同的……令我充滿很多延伸的想像。   當然,還有來自各方的支持,相當體貼和暖心。   有曾訪問《明日陽光燦爛》的記者表示,縱使知道沒有門票、未能入場觀看,亦專誠駕車前來劇場,為創作團隊打氣。   有移居臺北的香港前舞者,放下一大盒美味的鳳梨酥時表示,雖然跟我們素不相識,但透過facebook的持續更新,知道我們路上的奔波和努力,擔心我們在途上吃得馬虎,所以特地送上甜品。   // 教學——工作坊 分享創作方法 //   在演出之外,2位主角亦一先一後來到小劇場學校,為學生舉行免費工作坊。 才踏入課室,就見Indy跟大家做身體練習。然後,進入主題——獨腳戲,讓參加者藉由一張對自己有意義的相片,說自己的故事、說別人故事,自自然然地展開創作。 Bill分享過去進行不同的行為藝術的影像後,讓參加者透過夢境中的一個動作,以自然不造作的動作、重覆的動作,發展出新的動作,並跟其他參加者以不同動作互動。     // 回程——登機前 為未來作預備 //   16天的行程,還未羅列團員到不同演出作觀摩、跟外國藝術節買手飯聚……在接近尾聲時,誰都有疲態,團員臉上黑眼圈版圖都在擴大。   有人問,迢長路遠,奔奔波波,為着未算太多的觀眾費勁,值得嗎? ……的確,在票房上是有所不足;不過,在票房以外,作品透過歷史,跨越時空,與散落在天涯的人連結,縱使觀眾只有霎時感動、生起些許漣漪,都值得繼續下去,讓漣漪的擴散出去。所以,在離開臺北乘機返港的早上,我們把握僅有的數小時空檔,撐着眼瞓,直奔錢穆(深水埗為新亞書院的原地)故居,為《深水埗演義十六》——錢穆,作預備……     演出里程碑 2018香港首演  2018 Fangyu International Theatre Festival (中國)  2019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2019倫敦、列斯及莫爾卡姆巡迴演出  2020韓國首爾東亞民眾戲劇節  2021亞洲編劇節  2023愛丁堡藝穗節、臺北藝穗節(獲得「藝穗精選獎」)

詳情 Details

CCCD 藝民誌 /「笙」在社區 . 情繫音樂
  「笙」在社區 . 情繫音樂    文/圖: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CCCD)   陳子豐 (綠茶君),是一名專業吹笙手及中樂導師。自幼便隨本港著名笙演奏家盧思泓學習笙樂, 2011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中國戲曲音樂伴奏系,其後自修笙樂。綠茶君一直致力推廣笙樂藝術,除了在2013開辦個人笙樂演奏會「從笙認識」,於2014年更匠心獨運地編寫及製作了笙曲─《撫靈曲》(Requiem)。此外,他更積極把中國樂器笙融入社區音樂之中,與社區文化發展中心 (CCCD)已有多次的項目合作;包括「深水埗義演14《埋藏在社區的聲音》」及「社區音樂─從“笙”出發」等,幫助音樂根基及經驗不同的人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真正實踐「人人皆可作樂」!     社區作樂:彩虹笙   綠茶君坦言在香港推廣笙樂並非易事,由於這種樂器較為冷門、較少人學,「笙」這門藝術正逐漸走向下坡。對想要把笙樂推廣至社區的綠茶君剛巧修讀社會科學社區研究學士課程,與CCCD一拍即合;CCCD一直致力發展社區音樂,曾多次與海外社區音樂團體合辦不同類型的社區音樂工作坊及課程,旨在讓音樂根基及經驗不同的人,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   為讓公眾更容易接觸笙樂,綠茶君想到採用彩虹笙 (Rainbow Sheng) ─ 由北京宏音齋吳景馨女士製造,設計上依照傳統笙的外型及原有的發聲系統,是新發展出來的初級樂器。笙管以塑膠物料製成,特色是重量輕巧、配件更換容易且顏色多樣;能讓更多人以入門的方式接觸和學習笙的演奏技巧。在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的支助下,CCCD攜同綠茶君已成功開辦了首個兒童笙班及長者笙班。在11月時,長者笙班更舉辦了一場學習成果分享會。有長者笙班學員分享個人感受時,表示很高興能夠學到兒時很想學的樂器,更有學員創作了一首笙獨奏曲《興重逢》;樂曲節奏歡快,描述朋友重遇的畫面。     為笙班籌款 . 體現香港人情味   站在整個NGO界來說,沒有恆常資助,單靠一期一會的經濟來源實在難以支持這些有義意的項目繼續發展。   「資助結束後,笙班應何去何從?」   不少同學都表示很希望能夠繼續報名參加笙班,而眼見撰寫一份新計畫再等待計畫撥款需要一段長時間;綠茶君二話不說便於11月舉辦了慈善展覽及小說義賣─《小說 音樂 工藝 — 笙雅綠茶君》,為開辦笙樂隊及第二期笙班籌款,盡顯香港人情味!   第二期笙班將會繼續招攬新生,長遠目標是培訓出學生參加笙樂隊,到訪不同社區作表演!社區音樂-彩虹“笙”班簡介會將於2024年1月17日上午11:00-11:45AM,在社區文化發展中心舉行!有興趣參加笙班的人士,歡迎WhatsApp 至‪93836353‬報名!    

詳情 Details

弦來是這樣的 / It's not the plane, it's the pilot
  It's not the plane , it's the pilot   文: Jacky 劉卓威   過去13年,筆者曾經在香港舉辦過超過100場的結他音樂會,其中一次邀請到一位知名Fingerstyle結他大師來港。為了隆重其事,我特意為他租借最頂級的設備,單是「台燈聲」,就耗資6位數字!畢竟,對於一場木結他獨奏會來說,可說是相當奢華了。大師的演出水準,當然是無懈可擊,而當晚的燈光設備,也相當出色,有許多吸引眼球又華麗燦爛的效果,當時的我心滿意足,覺得金錢沒有白費!   兩年後,我有幸與另一機構合作,邀請了同樣備受矚目的日本Fingerstyle結他大師Kotaro Oshio,當時Kotaro一人在台上演出,但來港的團隊卻有七人之多,分別負責音響、燈光、舞台助理等等。那次演出並沒有為Kotaro特別租借燈光,用的都是該小型場地本身提供的設備,坦白說其實是很普通的設備,就是一些給本地中小學演話劇的基本舞台設備,並有任何特殊效果。然而,當音樂會開始,難以置信的事就發生了……   Kotaro的表現當然是無可挑剔,但筆者深深被他們精心設計的舞台燈光所震撼。那些燈光效果令人驚嘆,展現出精彩而細膩的魅力!Kotaro所演繹的Dynamic、節奏,甚至和弦的感覺和特色,都完美地在燈光上呈現出來,配合得天衣無縫!筆者第一次體驗到舞台燈光與Fingerstyle結他現場演出的完美結合!   筆者當時一邊聽著,一邊不禁落淚。身旁的朋友好奇地問:「雖然表演很精彩,但真的有那麼感動嗎?」筆者答道:「不是!我在感嘆為何他們用這些普通的基本設備,可以比我上次租借的『六位數字燈光』還要精彩,還要震撼!我上次的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   說穿了,就是「人」的問題!我那「六位數字燈光」所附送的燈光師服務,完全被Kotaro從日本帶來的燈光師比下去了。我買了一個昂貴的教訓……   Tom Cruise主演的著名電影《Top Gun》中,他扮演一位世界頂尖的戰機飛行員。其中一幕,他駕駛一架50年前的舊式F14戰機,面對兩架最新型的高科技戰機,無論是馬力、火力、速度還是靈活性,都存在巨大差距。他的隊友們都消極地表示「這次死定了!」然而,Tom Cruise卻豪氣地說出一句話:「It's not the plane. It's the pilot!」(問題不在於戰機,而在於飛行員!)最終,Tom Cruise以驚人的表現勝出,證明「人比機器重要」的真理!   許多彈奏流行結他的學生(尤其是男性),往往迷戀琳琅滿目的樂器設備。他們經常會購入新的結他、Pickup(拾音器)、Jack線、效果器、Di Box(前置)、Amp(擴音器),甚至Mixer(混音器)等等。作為一位結他老師,我當然鼓勵學生研究和善用這些設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絕對是正確的。然而,作為一位有經驗的老師,多年來見過多少彈奏者,擁有再昂貴的器材(effector,DI等),到上台時還是彈得「甩皮甩骨」……   設備重要嗎?非常重要!但請不要忘記有一項比設備更重要的要素,那就是「人」!It's not the plane. It's the pilot!    

詳情 Details

UPCOMING / 蘇打綠《二十年一刻》巡迴演唱會- 香港站
  蘇打綠《二十年一刻》巡迴演唱會- 香港站   由 Timeless Treasure、小金鹿娛樂、CR 娛樂製作主辦,Manulife 宏利隆重呈獻蘇打綠《二十年一刻》巡迴演唱會 - 香港站將於 2024 年 3 月 22 至 24 日假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這次是繼 2016 年後,蘇打綠相隔 8 年再次來港演出。   發行過〈小情歌〉、〈無與倫比的美麗〉、〈日光〉、〈十年一刻〉、〈我好想你〉、〈你被寫在我的歌裡〉等無數經典歌曲的蘇打綠,睽違八年,將再以六人姿態展開巡唱,這是樂隊自 2016 年《After Summer 專輯巡迴演唱會》後再次舉行巡唱,並且以香港作為首站,以四面台方式跟樂迷見面。     近年蘇打綠將這二十年裡推出過的專輯:《同名專輯》、《小宇宙》、《無與倫比的美麗》、《陪我歌唱》、《十年一刻》及《你在煩惱什麼》逐一復刻推出,想不到,這次蘇打綠《二十年一刻》巡迴演唱會 - 香港站也將會是復刻十週年《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巡演,主音吳青峰對此打趣道:「因為這次也是復刻我們十週年的演唱會,那時候也是從香港開始。我們現在甚麼都走復刻的路線,連巡演也不放過。」     Manulife 宏利隆重呈獻蘇打綠《二十年一刻》巡迴演唱會 - 香港站   日期:2024 年 3 月 22 至 24 日(星期五至日) 地點:紅磡香港體育館 開演時間:晚上 8 時 15 分 票價:HKD 980 / 680 / 380 門票將於 2024 年 1 月 23 日早上 10 時起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網站:http://urbtix.hk 隆重呈獻:Manulife 宏利 主辦單位:Timeless Treasure、小金鹿娛樂、CR 娛樂製作 PRODUCED BY 緒風有限公司 / 蘇打綠有限公司          

詳情 Details

UPCOMING / 脆樂團 crispy 香港專場演唱會 2024
  脆樂團 crispy 香港專場演唱會 2024   第34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Crispy脆樂團,首站海外專場演唱會選於香港舉行。為香港朋友們帶來2024第一份新年禮物,讓我們在這個冬季添加溫暖的正能量。Crispy脆樂團由男主唱兼吉他手Skippy和女主唱兼多功能樂手丁丁所組成,Crispy 脆樂團的音樂以木吉他的彈唱作為根基,在主要的民謠風格中添加搖滾、迷幻、電子等各式元素,並藉由兩人清新宏亮的聲音及和諧而層次多變的和聲進行詮釋,充滿療癒和感動氛圍進入你心。   「不管靈魂變成什麼形狀,你還是你啊。」Crispy脆樂團的歌詞,都讓聽眾們感受到親切的共鳴關鍵,首次香港專場,名為『愛是我們必經的辛苦』,這也是希望大家親身來經歷過、才會嘗到辛苦的幸福都是億分之一的幸運,脆樂團的歌詞,也悄悄告訴你這個現實。   脆粉召集!Crispy成軍至今首次香港專場將於2024年1月6日晚上8點,東華三院東蒲胡李名靜體育館溫暖登場。一場為你充電、療癒身心的演唱會,請留意於2023年12月5日在KKTIX公開發售 $680及$580之門票。  

詳情 Details

UPCOMING / 歐陽靖MC JIN“Nobody都係somebody”
  歐陽靖 MC Jin     “nobody都係somebody...”   文/圖:MC JIN Limited / Sony Music Hong Kong   歐陽靖MC Jin今天推出新歌《NOBODY》 MV以周星馳諸多經典小人物形象為創作靈感  邀請到周星馳本人的獻聲   歐陽靖MC Jin今天推出新歌《NOBODY》,MV以周星馳諸多經典小人物形象為創作靈感,並且邀請到了周星馳本人的獻聲,MV中更是引用了《功夫》、《食神》、《少林足球》等諸多影視經典場景,同時還包括《回魂夜》、《破壞之王》等影視道具的彩蛋,相信將給粉絲帶來不同的視聽享受。     MC Jin說:這首歌絕對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才會出現,一個關鍵就是很難得有機會認識周星馳先生(星爺),作為一個超級星爺FANS,我相信無數的人包括我,從小到大仰慕、欣賞、崇拜了他這麼多年。但是我覺得我比較另類和特別的一點,就是在我過去這麼多年的作品,也有表達過這件事,會用他的電影元素、對白、劇情、他的一些概念,放在我的歌詞、MV和舞臺演出????,所以有機會跟他交流已經很難得。跟他聊天的時候就說了NOBODY 小人物這個話題,因為我覺得在過去那麼多星爺的電影,你會見到他也很喜歡用小人物來做題材,小人物就要看看怎樣「發圍」,怎樣能建立自己的地位,被人知道他雖然是一個小人物,但是都很能幹的。     跟星爺聊天後我又發覺自己這幾年時常思考這個東西,我會思考其實什麼是NOBODY?其實根本SOMEBODY和NOBODY是一線之差,因為就算你很有名,也有可能會有人不認識你的,所以你這個SOMEBODY也可能是NOBODY,那我就用這個方向寫了這首歌,我覺得這首歌,都有一個中心的MESSAGE,就是想給聽眾、給任何人一個鼓勵,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一個NOBODY,這個也不是大問題,因為其實所有人都是NOBODY,同時間也是SOMEBODY。   跟家人一起居住在美國的MC Jin也說疫情很久沒有回來香港了,今次回來香港拍攝這個MV,去了很多景點拍攝,例如中環、深水埗等地方,一些更是星爺電影經典場景,令他自身電影中很有親切感。   N-o-b-o-d-y 其實nobody永遠都會存在 n-o-b-o-d-y 所有nobody終會走起來    

詳情 Details

UPCOMING / 泳兒「祝福三部曲」最終章《無能 為力》
    泳兒「祝福三部曲」        最終章《無能 為力》   文/圖:英皇娛樂   「送俾所有感到無力嘅人。」   泳兒(Vincy)今年最後一首作品《無能 為力》今日(27日)上架,這亦是她今年的「祝福三步曲」的最終章,顛覆負面,正視生命。歌曲依然由合作無間的馮穎琪作曲、周耀輝填詞。   「作為我年尾最後一plug ,加上倒數幾日就到2024,呢首歌,我想送俾自己同所有喺今年曾經有過一種無力感嘅你。」泳兒說道。一如之前兩首歌,團隊都是先確定了「無能為力」這四個字及主題,歌曲名字看似負面,其實「負中帶正」,「簡單嚟講,就係假如我哋感覺夠了無能,可能就會化為力量,所謂無能者的力量。」     Vincy續說:「然後提醒我哋,當感到冇能力,或者有人覺得你冇能力嘅時候,正係你最需要力量嘅時候,因為you are more than what you think you are or what others might think you are. 唔好睇輕自己,亦都唔好俾人睇輕你,要將無能轉化為力量。」Vincy表示最喜歡「看一切多麼剔透」這句歌詞,「當你有能力看透,就會變得輕而有力量。」   MV以大量CG製作,因為當中有很多創世、末日的影像,加上曲詞亦「去得好盡」,因為MV亦必需呼應。MV導演Shing指出,相比以往兩首祝福歌的MV,這次更直接,「觀眾一睇就知。末端出現嘅天使,唔係我哋平時諗嘅樣,係比較可怕,可能係怪物,但我想表達嘅係,其實怪物都係人類創造出嚟,死神、末日都係一樣。」Vincy坦言想以音樂表達出凡事都有反面,「死有生,天堂有地獄,所以『無能有力』。」    

詳情 Details

ORBIS HK / 奧比斯盲俠行 2023
奧比斯盲俠行 2023   文/圖:香港奧比斯   闊別5年嘅實體版「奧比斯盲俠行」正式起步啦!除咗頒發感謝獎座比場地贊助香港海洋公園及贊助機構瑞華行、澳加光學、SOGO Hong Kong (香港崇光百貨) 、bonaquaHK、小牧味屋、Vinnic、香港海洋公園水上樂園、ANKH機能再生外,當然唔少得一眾得獎者及得獎機構。     今年我哋有幸邀請同樣熱愛長跑和熱心公益嘅Sammy@Kolor、阿慈@試當真、阿神@ViuTV擔任「星級盲俠」,仲喺台上分享夜行貼士,為一眾參賽者加油打氣。     奧比斯香港總幹事劉慧思小姐、海洋公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嗣輝先生加上三位「星級盲俠」喺起步典禮見證重要一刻,率領逾 2,000 名參加者從香港海洋公園正門起步,浩浩蕩蕩領旗出發,夜征南港島挑戰16 公里旅程,為全球眼疾患者送上祝福。     真係愈夜氣氛愈高漲,一眾盛裝打扮嘅「至型」英雄、超班跑手同埋行山健將,全程穿梭海洋公園及薄扶林,由天黑步行到天光,步步迎向光明,齊齊出腳救盲!       特別嗚謝以下義務攝影師(排名不分先後)為參加者留下美好回憶,將所有精彩時刻記錄低:Andy, Benny, Edwin, Fai, Henry, Keith, Shek, Summer  

詳情 Details